top of page

遊輪提早退休,結局只有一個……


📻 網路電台 | (國/粵)遊輪業界的考驗/拆船

 

24 歲,是人的黃金時期。

24 歲,也遠遠不是一艘遊輪結束生命的年歲。目前仍活躍的不少游輪,也只不過三十而已


現代造船技術的發展,加上市場越見細分,令一艘遊輪的壽命至少也能達到40歲。


1948 年下水、最老的現役遊輪 MV Astoria / Melissa Yeager

原本屬於遊輪美好的一生,是這樣的:作為下水時載客量數一數二的新船,在大公司服役 15-20 年,之後轉會二線市場或轉型精品遊輪,5-10 年後再轉往區域性小公司安享晚年約十數載,最後完成使命。


歌詩達維多利亞號 / Shipping Magazine


然而,隨著 1996 年下水的歌詩達維多利亞號 Costa Victoria 在六月中永久停靠在意大利中世紀小鎮皮翁比諾 Piombino ,讓生命定格在了 24 歲,我們不得不接受 2020 年又一個殘酷的現實——


疫情正試圖摧毀這個行業。



為什麼船公司要把遊輪拆掉?

  • 如果是太平盛世,這肯定不是船公司首選。翻修、轉賣,都是好的出路。然而若翻修不符合效益,轉賣也沒有下家,賣到拆船廠就是無奈的唯一之選。

  • 不過偶爾還是會出現像瑪麗皇后號 Queen Mary 、伊莉莎白女王二號 Queen Elizabeth 2 這樣的特例,因為廣受歡迎,她們最終成為海上旅館或旅遊新景點。

  • 有的船隻會被人為鑿穿,沉船後成為人工珊瑚礁。但因為弄沉前必須清除全船有害物質,龐大的遊輪意味著高昂的成本,所以遊輪公司通常不會考慮。


猶如多米諾骨牌一般,接下來的一個多月,我們不斷收到來自土耳其遊輪之墓阿利亞加 Aliaga 拆船廠的一條又一條消息。


停靠拆船廠的海皇號和君主號 / ftakma1@Shipspotting


伯曼海皇號 MS Monarch、伯曼君主號 MS Sovereign、嘉年華啟示號 Carnival Inspiration。全部都是船齡 32 歲以下的中堅力量。


加入拆船行列的嘉年華夢幻號(右) / ftakma1@Shipspotting


還有一艘,是嘉年華夢幻號 Carnival Fantasy,夢幻系列的旗艦。

嘉年華遊輪日前在 YouTube 上載了一段視像,是在艦橋上拍攝 Carnival Fantasy 開足馬力衝上拆船廠岸邊的一幕。在船成功擱淺後,不知誰說了一句Good boy

唏噓。


送拆的過程都這麼慘烈嗎?

  • 不一定,維多利亞號就很平靜,像意大利、英國、美國等都有拆船廠,在這些地區拆船都不大會狼煙滾滾大刀闊斧。 2009 年國際海事協會通過了一份規定船舶拆解須符合安全和環保的國際公約,俗稱《香港公約》。


疫情讓另一個行業崛起


在土耳其、孟加拉國、印度等新興拆船市場,無論《香港公約》還是當地法規,似乎都無法為環保提供有效保障。在阿利亞加,所有送拆的遊輪都會全速沖上岸,船殼與淺灘的劇烈摩擦會導致金屬洩漏到海裡,擱淺後大部分船殼仍會泡在水里長達數年,造成更多的有害物質洩漏,比如油漆和燃料。


阿利亞加拆船廠,工作人員正在解體船身/達志影像


不過,拆船廠和附屬產業卻因大批遊輪送拆而繁盛。如同海上的另一位龐然大物——鯨魚——的故事:鯨魚死後,遺體沉落海底,成為上至魚類甲殼類、下至浮游生物賴以生存的一套生態循環系統,造福上萬物種,稱為鯨落


遊輪死後,也是這樣


印度西海岸的阿朗 Alang 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拆船廠,疫情前,拆解全球近 31% 的船舶。其他知名拆船廠,還有前文提到的土耳其阿利亞加、巴基斯坦加丹尼 Gadani 和孟加拉國吉大港 Chittagong。


拆船之前,遊輪內的電子儀器、裝飾品、家具、餐具,甚至床上用品,只要包括在賣船合約內的物品,都會統統送到岸上,再轉賣給附近店家。這也是拆船重鎮附近往往有一個小型市集的原因。


阿朗附近的集市,隨處可見遊輪上的餐具/達志影像


老牌遊輪專題記者 Peter Knego,是這些市集的常客,他的家就是遊輪博物館


Peter 又有斬獲:原海島公主號上出自挪威藝術家 Frans Widerberg 之手的玻璃藝術品。


Peter 家一樓過道:門來自 1956 年下水的 RMS 不列顛皇后號和 1951 年下水的 RMMV 光環號;楓木和猴麵包木牆板分別來自 SS 奧林匹亞號(1953 年下水)和 RMS 艾弗尼亞號(1955 年下水);燈飾來自 MV 塔希提號(1953 年下水)和 RMMV 光環號;至於那幅木刻的材質是黑檀木和桃花心木,由意大利雕刻家 Tranquilio Marangoni 創作,原屬 1952 年下水的 MV 奧古斯托號。


一樓起居室同樣精彩:家具均為意大利名品卡西納,源於 1950 年代下水的幾艘意大利遊輪;木壁畫名為《太空中的火球》,來自 SS 漢堡號(1969 年下水);猴麵包木的酒吧吧台來自RMMV 光環號;樓梯扶手則分別來自 RMS 加拿大皇后號(1961 年下水)和 RMS 艾弗尼亞號。


Peter家的餐廳(左至右):陶器來自奢華遊輪品牌 Incres Lines 維多利亞號(1959 年下水);鏡子來自 SS 加拿大皇后號;鏡子上方的鑲嵌畫來自 RMS 不列顛皇后號;吊燈來自 RMMV 光環號;木制牆面來自 MV 維多利亞號(1953 年下水)和SS奧林匹亞號;餐椅來自1951 年下水的 SS 普羅旺斯號和 RMMV 光環號;餐桌來自 RMS 艾弗尼亞號油畫名為《古希臘捕獵現場》 ,意大利畫家 Giovanni Majoli 創作,來自 1958 年下水的 SS 奧索尼亞號。


我們回到阿朗。在能賣的都賣掉後,最後一步才是正式拆船。工作人員猶如庖丁解牛,沙灘上經常散落各式各樣的船身零件。部分零件也會被轉賣到附近工廠,變成建材。至此,一艘遊輪的一生才算正式結束。


阿朗拆船廠/達志影像


印度有著寬鬆的環保法規和廉價勞動力,拆船於是成為當地最賺錢的行業之一,當然這也意味著日益嚴重的污染問題。


6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